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
 首页 | 学术科研 | 创新数据库 | 影像资料 | 大创计划 | 思达众创空间 | 媒体报导 | 国际合作 | 创业课程 | 联系我们 
站内搜索:
今天是:
文章内容
当前位置: 首页>>国际合作>>正文
天津市宝坻区袁罗葱蒜研究会会长陈光星的发言
2017-05-14 16:22  

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袁罗葱蒜研究会

农民自发组织是农民自我提高自我受益的好形式

各位来宾、各位朋友、大家好!

我叫陈光星,是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袁罗葱蒜研究会理事长。借此机会我向各位嘉宾、各位朋友把我们葱蒜研究会的产生、运行和效果做一简洁介绍:

一、研究会产生的历史背景

1982年,中国农村进行了体制改革,打破了集体生产经营体制,开始实施土地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。有了种植自主权的农民憋足了劲,积极准备扩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。

我和大家一样,选择了本地区历史上曾种植过的大葱、大蒜两种蔬菜,想靠栽葱种蒜增加收入,但事与愿违,因为历史传承下来的葱蒜品种混杂质劣,加之没有大面积生产的经验,栽培技术不明白,长虫、生病不会治,产品质劣产量低,不但没赚钱,反而赔了本。

1982年是中国农村体制改革转型期,政府有关部门技术服务体系不配套,农业技术指导工作没人管。而我们农民自己又不懂科学技术,光凭热情种地,到头来只有事与愿违。

难道靠栽葱种蒜多挣钱这条道就走不通吗?我不甘心!1982年年底,我带着干粮自费到农业技术部门寻求栽葱种蒜的技术,先后到县科协、农林局,又到天津市农林局、农科院蔬菜所、南开大学生物系、天津科技情报所等科研单位、大专院校咨询、学习葱蒜栽培技术,但得到的回答是,他们只研究供应城市的黄瓜、豆角、西红柿,不研究大葱、大蒜。年二十九,我怀着失望的心情回了家。

春节过后,村里的伙伴们凑在一起谈论今年的生产计划。他们问我去城里咨询技术的情况,我简单的跟大伙介绍了转一大圈一无所获的经过。看到大伙失望的样子,我说,大葱大蒜人人吃有市场,栽葱种蒜准挣钱,科研单位不研究,咱们栽葱种蒜的农民自己研究,“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”,咱们干脆成立个组织,就叫“葱蒜研究会”。人多主意多,边干边学边研究,咋样?大伙一致赞同,并推我当“头”。这就是被媒体称做是农民炕头上诞生的葱蒜研究会。

、独特灵活的运行方式

葱蒜研究会成立以后,大家的热情很高,经常坐在一起,总结去年栽葱种蒜失败的教训,你一言我一语。有人说大葱品种不好,自己育的葱苗种子没少使,可没出几棵,当即有人反驳说,不对,我育的葱苗又密又厚,连个缝都没有,一场暴风雨全都倒伏在地,没用上几棵;有人说,这大葱也不知是啥原因,先是叶子长白点,后是叶子长黒锈,叶片全都干了;有人说,我的大蒜前期苗长得挺好,可到后期全瘫了;还有人说,他的大蒜施了不少尿素,苗挺壮的,可就是不长蒜头。

大伙提出的问题,基本上是共性问题,摆在桌面上,大伙分析原因。东院二哥说,要说葱籽有问题,我看不对,阿牛是同样的种子,为啥苗出的那么密?说明不是种子问题,是不是与底墒不足,盖土深浅有关?赵七说,听我爷说过,栽大蒜必须多施农家肥,过去是大粪干、豆饼、炕坯之类,如今尿素含量单一,只有氮素,养分不全,因此只长叶不长头。四叔说,大蒜瘫苗,我观察了,根底下有小虫,是不是虫害引起的。

通过相互介绍、争论、分析再与生产表现对照,找出了小葱育苗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覆土厚度,解决了大多数人育苗不见苗的难题。通过相互交流,总结出栽蒜要选大瓣做种,母大儿肥,多施有机肥,各种养分都有准长大蒜头。我又和会员一起查找农业植保技术教科书,弄清了大葱长白点是葱蓟马所为,生白道是潜叶蝇危害,见黒锈是大葱锈病。通过学习,掌握了病虫防治技术。

为了求得适宜的大葱育苗播种量,我和几个会员,称了一斤葱籽,彻夜不眠,一粒一粒地数,得出一两葱籽是12465粒的准确数据,然后我们就计算,扣除不出苗的臭籽,出苗后自然死的弱苗,间苗时剔除的小苗,栽植时扔掉的残苗,最后得出育一亩葱苗需播四两籽,育一亩地秧苗可以栽六—七亩大葱的数据,这是庄稼人破天荒第一次掌握精确大葱播种量,连教科书上都找不到的数据庄稼人办到了。

一心想致富的会员们,通过总结学习,心中底气足了,这一年一家又种三、四亩葱蒜。在生长期间,大家围坐地头,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现场进行会诊,找出解决的办法;会员们有个小本子,把自己的管理方法记下来,作为参考资料;为了选优种,会员们在大葱地里留意查看,发现特殊异株,进行筛选对比,单独栽培。这些都是研究会布置的工作任务。阴天下雨,大伙坐在屋里,学习农业技术知识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这一年研究会会员大葱产量达到亩产7000多斤,大蒜900斤。高出一般农户40%,引起了轰动,周边村队的农民也纷纷前来要求入会,最后在乡科协的帮助下,成立了袁罗庄乡葱蒜研究会,会员120人,选我当理事长。

三、潜心研究葱蒜高产栽培技术

研究会成立的第一年,会员们就尝到了甜头,大家对葱蒜生产的探索兴趣更加浓厚,很多人都自觉的做生产记录。有的人在自己的一块地里采取二种管理方法做对比试验,有的人在生产环节上创造了“一招鲜”,还有的摸索出葱蒜高产栽培单项“绝活”,这些经验的积累和运用,大大提高了葱蒜栽培的产量。

当时天鹰椒是外贸出口的热门货,研究会就引进试种天鹰椒,取得了成功并进行了推广。至此,研究会生产、研究的主要对象有大葱、大蒜、天鹰椒,人们称之为“三辣”,我们的研究会被称做是“三辣”研究会。

会员种植技术的提高,靠的是生产经验的总结,遇到生产难题仍是束手无策。要想使“三辣”生产从稳产到高产到优质,还有许多生产难题需要攻克,仅凭会员的水平是办不到的。为了长远发展的需要,经与会员商量,决定由我牵头,在会员中选拔出七位有一定文化水平,对“三辣”生产爱钻研,有兴趣被称作是“田秀才”、“土专家”的会员,成立了葱蒜研究所,这七个人重点对“三辣”生产进行专题研究,培育新品种,探索高产新技术,广大会员做实验点、示范户,把科研与生产紧密的结合起来。

研究所成立后的几年中,获得十一项科研成果:

1.从传统品种中筛选出头大、皮红、汁粘、肉脆、香辣型的宝坻“六瓣红”大蒜优良品种。

2.培育出亩产达1.3万斤葱白粗大,抗病性强的“五叶齐大葱”新品种。

3.培育出既有葱香又有蒜辣,下长葱白上长蒜叶的亩产1.5万斤的“双味葱”特殊品种。

三个优良品种成了有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,为会员和广大农民提供了高产优良品种。

4.总结推导出被媒体称作是垄沟里的“哥达巴赫猜想”的大葱栽培开沟深度、行距宽度、培土高度确定公式。结束了父传子、大概齐、差不离的传统耕作习惯,实现了科学种植大葱。

5.探索出葱麦倒茬连作,一年两季生产的耕作技术。解决了葱、麦争地矛盾,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增加了单位面积效益。

6.“三辣”高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,是一项“三辣”综合高产技术的课题研究,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
7.大蒜高垄覆膜高产栽培技术、推广应用,提高了大蒜头径和产量。

8.摸索出天鹰椒与玉米套种的耕作办法,解决了天鹰椒“三落”(落叶、落花、落果)生产难题。

9.葱蒜软管节水浇灌技术推广应用,结束了传统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,推广了科学、节水灌溉技术。

10.大葱半成株加代繁种技术的推广,缩短繁种周期,提高土地利用率,增加繁种产量。

11.总结会员生产经验,结合研究所的科研成果,编写出版大葱、大蒜、天鹰椒《栽培技术》、《栽培百事问》、《栽培三字经》等专著14本,做为农民技术培训教材和农民科学种田明白书。

十一项科研成果的陆续推广应用,促进了“三辣”生产的发展,使会员的收入大幅度增加。1986年全乡“三辣”生产面积发展到一万亩,占全乡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,而产值则占全乡农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二,全乡人均一亩“三辣”生产收入2600元,比1983年人均农业总收入460元提高5.2倍。“三辣”生产成了袁罗庄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。此时会员发展到360人。

在葱蒜研究会的影响、带动下,1996年宝坻县三辣生产面积发展到20万亩,“三辣”亩收入达到4500元,比其他作物亩效益提高一倍以上。

“三辣”生产成了宝坻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。1997年宝坻大葱、大蒜、天鹰椒产品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名牌产品,1998年宝坻县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“三辣之乡”。

四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

进入21世纪,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,研究会的产品销售受到极大挑战,过去我们的“三辣”产品是皇帝的“女儿不愁嫁”,如今,研究会的优良品种、先进技术推广到全国各地,形成了产品市场竞争激烈,出现了产品卖难的问题,有的年份产品卖不出去,当垃圾扔掉。会员们有的彷徨,有的困惑不知所措。面对现实,经过冷静分析,我们认识到研究会从成立那天起,始终是以技术研究,提高产量增加会员收入为主。如今形势变了,我们要顺应市场规律,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,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,制定自己的发展途径,实施了三项措施:

1.利用优势发展种业。六瓣红大蒜、五叶齐大葱、双味葱都是我们有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,在产品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重点发展种业,从2002年开始研究会建立5000亩繁种基地,靠成果优势创收,每年向社会提供“三辣”优种10余万斤,会员多了一项稳定的增收项目。

2.提高产品质量,生产绿色产品。研究会成立以来,三辣生产始终是一种粗放经营,只求产量,很少关注质量。如今人们更重视的是产品安全,从2005年开始,研究会创造条件,摸索技术,建立基地,生产绿色“三辣”产品取得成功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经过严格检测,研究会绿色生产基地“三辣”产品全部达标,被列为奥运专供产品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和研究会的社会影响力。

3.组建葱蒜产销合作社。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,2007年我们以会员为基础,成立了葱蒜产销合作社,引领会员从生产型转向经营型,合作社注册了商标,设计了包装,提高了产品商品化档次,打造了自己的品牌,产品打入超市和大城市,提高了会员们的收入。

研究会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,适应和融汇于市场经济之中,不断提高生产效益,从而对会员产生极大吸引力和凝聚力,使研究会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。

五、各级政府的支持、扶植是研究会健康发展的保障

研究会自成立以来,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扶植。1984年由县、市科协推荐,研究会出席全国农村科普工作表彰会,第一个做了题为“新型的农民,新型的组织”的大会发言,中国科协主席裴丽声会上宣布:天津市宝坻县葱蒜研究会是我国第一个农民专业技术协会,给了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。

多年来,宝坻区科委、农委,市科委、农委几十次批准研究会申报的科研项目,支持项目资金上百万元。宝坻区科协、市科协、中国科协多次把研究会评为先进单位,奖励资金几十万元。葱蒜研究会的科研成果,富裕了本地区农民,引领打造了“宝坻三辣”特色农业。

研究会在报刊杂志上发表300多篇科普文章,编写的“三辣”专著在全国发行。与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、中央七套农业科技栏目合作拍摄了介绍“三辣”的科教片在全国播放。研究会的科研成果变成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财富,仅五叶期大葱一项在全国年推广面积30万亩,累计推广500多万亩,为全国广大农民致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宝坻区政府、市政府多次把研究会评选为劳动模范集体。

2003年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展览期间,温家宝总理亲自观看研究会的科研成果—五叶期大葱,给予高度评价,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研究会理事长并合影留念。

各级领导的关怀、各部门的表彰和支持,扩大了研究会的社会影响,树立了农民创新的社会形象,也成了研究会宝贵的无形财富,是研究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组织健康发展的保障。

各位来宾、各位朋友,我的发言完了。我愿意就农民基层创新的相关话题与诸位进行交流、探讨、请教。谢谢大家!

关闭窗口

高校学院网站  版权所有